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Morgan Housel 是 Collaberative Fund 的合夥人及 The Motley Fool 和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的前專欄作家,他在書中的最後一章透露自己的資產配置及理財方式。他在低息的環境中提早還清樓按,而沒有把按揭的款項拿出去投資爭取更高回報。 他覺得有時候令自己開心或者安心比理性地分析或者做『對』的事情更適合自己。 另外他保留20%資產在現金,這個百分比相對其他人高。他認為這樣做可以令他在跌市或者黑天鵝事件發生時不用急於變賣股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選股投資,但後來就改買被動指數例如 Vangaurd Index Fund. 用平均成本法慢慢累積財富。他相信累積財富只需要隨時間推移透過持續的複息效應及避開一些毀滅性的危險就足夠。  

他的投資策略相對保守,但感覺非常適合我。

Morgan 說搵錢多的人和守住財富的人需要的人格特徵是相反的。搵錢多的人需要夠膽冒險,相信自己,但是能夠守住財富的人卻要有一定程度的謙卑。非常聰明能夠搵很多錢的人,未必能夠守住財富,因為有時候他們會忘記自己的成功某程度上歸因於運氣,而且他們有時候為了追逐更高的回報而忘記導致全軍覆沒的風險。 

人類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往往能夠腦內補完,然後就可能過分相信所謂的『事實』。所以當我們思考投資環境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看法可以有偏見,有許多未知的事情是無法估計的。

另外,人往往會不停比較,誰比誰有錢。而不滿足者會不停追逐金錢,這一來是賺錢的原動力,但亦可能驅使人去鋌而走險,最後落得一無所有的下場。 所以,到累積到一定財富之後,我們需要知道何時『足夠』就夠,不能過分貪婪。 

4 則留言:

  1. 多謝分享,惑覺係一本好適合我睇既書 😂,用時間推移比起去長期透過選股賺取 alpha (超額收益) 真係比較適合普通人。

    回覆刪除
  2. 好多謝你的支持,我系自己facebook發表書後感言唔好話留言,連like 都無個,可能大家都覺得看書好悶,又或者我寫得唔精彩。

    回覆刪除
  3. 謝謝, 其實被動指數投資是不錯, 但亦可能要保留少少危機感, 就像早年很多人會鼓吹買盈富基金, 但最終結果係唔太理想; 又或者想像下買日股指數基金, 咁就會大概知道危機感既重要性; Overall, 即使係分散、被動、指數化, 其實都重有思考空間, 呢個涉及投資地理、指數內既公司質素, 我覺得唔可以完全content (自滿), 邏輯上要有一定程度上既証偽(falsify)既空間, 要不時檢討

    回覆刪除

ESG系列(3) - ESG的報告準則